信游平台

信游平台是全国领先的一家互动娱乐游戏公司,九卅娱乐10年信誉登陆主要项目系体育类游戏,同时亦提供一些道地化的亚洲游戏等,九卅娱乐10年信誉

这才是元宇宙的真面目

一千个人眼中,有一万个元宇宙

2021年最火的词,「元宇宙」排第二,没谁敢说第一。

但是对很多人来说,元宇宙三个字是陌生的存在。

「元宇宙」的概念,最初只分布在科技小圈里。

但是在今年10月28日,扎克伯格忽然宣布:将「Facebook」改名为「Meta」。

就是他这个不要「face」的行为,直接让「元宇宙」爆了。

那么,到底啥是元宇宙?

在扎克伯格的描述中,它是这样的:

在元宇宙中,你家里的电视、电脑、手机等设备,都不再是实物,而是一张张「全息图」。

你上班不用通勤,只要带上VR眼镜,就能在虚拟办公室里,和同事一起开会,打扑克,观赏街头艺术······

用他的话来说:

「元宇宙是一个身临其境的互联网,你并不是仅仅使用或看着它,而是身在其中。」

但是关于元宇宙,网上也出现了更多解读:

这种虚拟世界似乎是《头号玩家》里的「绿洲」——

一个住在贫民窟的小伙儿,带上VR眼镜,就可以进入到一个名为「绿洲」的虚拟世界。

在那里,他华丽变身为一个多金的帅哥,与朋友一起飙车、登山、寻宝······

也更像《黑客帝国》里的「人肉电池」——

每个人的真身都被装在一个小小的胶囊里,大脑神经连着电路,归一个叫做「母体」的超级人工智能管理。

在那个世界中,你可以摆脱现实的种种烦恼,轻易实现明星梦、首富梦······

但似乎也像《三体》中名为「三体」的一款VR游戏;

漫画《火影忍者》里的一个叫做「无限月读」的幻术;

……

然而,无论哪一种解释,都给你同样的感觉:

「懂了,又不全懂······」

而当你想深入了解一下「元宇宙」,又会发现必须先了解一堆别的概念:

VR、AR、数字分身、区块链、分布式、去中心······

你看再多的书,听再多的课,可结果永远就像那个流行的梗:

「听君一席话,如听一席话」。

难怪有网友调侃,「元宇宙」的讨论这么火爆,大概正是因为:谁也说不明白。

然而,在我看来,「元宇宙」之所以走红,除了其「概念」本身的争议之外,更在于其背后隐藏的巨大利益。

换句话说,当下我们谈论「元宇宙」,与其说谈的是科技,不如说谈的是生意。

 

被时代选中的「财富密码」

你也许听过这样一个故事:

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,要来北京中关村的一家咖啡馆,为他的创业项目办一场演讲。

他拿出昨晚熬了一夜做好的PPT,声情并茂地讲了大约1个小时。

演讲过程中,「O2O」、「商业模式」、「羊毛出在猪身上」这样奇怪的词句,不断从他口中蹦出。

演讲结束当晚,几个投资人就争着找他,要给他投资一千万······

其实,这就是2014年,中国互联网创业大潮的一个真实缩影。

那时候,在无数的咖啡馆,一张PPT、一份企划书,就能轻易敲定成百上千万的投资。

「O2O」「P2P」「分享」「互联网思维」「跨界」等概念满天飞;

人人开口闭口「商业模式」;

动不动谁融资几千万,谁一上市股票就涨停······

于是,当时的互联网行业,诞生了一个不成文的铁则——

「产品不够,概念来凑。」

谁能玩转「概念」,谁就拥有了那个时代的财富密码。

如今,这个「财富密码」,成了「元宇宙」。

看看互联网大佬们的「元宇宙」布局:

今年4月,字节跳动斥资1亿元投资了元宇宙概念公司代码乾坤,又花了90多亿人民币收购VR创业公司Pico;

9月,阿里巴巴注册「阿里元宇宙」、「淘宝元宇宙」等商标;10月,又紧接着成立XR实验室,用于AR、VR等相关技术研究。

去年,游戏公司Roblox估计还是40亿美元;但今年,它打上「元宇宙」的概念在纽交所上市,市值直破400亿美元,涨了10倍。而Roblox的参股人之一,就是腾讯······

 

据统计,截止今年11月17日,我国共申请「元宇宙」商标达4368件,涉及公司达689家。

其中,99.9%的「元宇宙」商标,都是在2021年注册申请的。

当多数人还处在「到底啥是元宇宙」的懵懂状态时,互联网大佬们已经把你当做「用户」之一,开始新一轮的资本扩张了。

不仅是企业大佬,许多机灵的小人物,也纷纷上场。

在某短视频平台,许多新账号只要带着「元宇宙」三个字,哪怕一个作品都没有,依然能在几天积累数万粉丝。

而一名叫做@柳夜熙的「虚拟美妆博主」,因为带着元宇宙的话题,一条视频就圈粉400万。

不久前,一张名为《元宇宙第一课》的网课截图在网上流传。

截图信息显示,这门课程上线仅10天,就累计收入近160万。

它包括「元宇宙兴起」、「元宇宙特点」、「元宇宙经济学」、「元宇宙投资机会与风险」等几个课程板块,原价1888元,优惠价688元。

海报上的大字标语很是醒目:「一次688,逐浪元宇宙十年」。

平台服务人员还表示:「过些天这个价格就买不到了。」

有人说:

「元宇宙能不能赚钱不知道,卖元宇宙课是真赚钱。」

还有更魔幻的「元宇宙炒房」:

今年11月,许多人开始真金白银购入虚拟房产。

仅一周时间,元宇宙房地产交易额就超过1亿美元。

歌手林俊杰,还在社交平台晒出了自己购买的三块「虚拟土地」。

所谓元宇宙「房产」,就是虚拟世界的空间,你可以对它进行开发、装修,还可以直接出租。

你或许想不到,一块元宇宙中的「数字土地」,就能卖出200多万美元,远超现实中很多大城市的房价。

一位叫做@GuWen的微博网友表示:「好久没见过这么纯的泡沫了。」

连人民日报也下场发话:「小心热到烫伤」。

1995年,互联网刚在全世界兴起时,预言家凯文·凯利曾说:

「好消息是,你将成为百万富翁;坏消息是,人人都会成为百万富翁。」

然而,后来的事实证明,百万富翁从来都是少数人,打着「普惠世人」口号的互联网,只是让个别人在短期迅速积累了巨额财富。

今天,互联网大佬们炒着「元宇宙」的概念,不过是打着未来的名义,在当下干着割韭菜的生意罢了。

 

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

热议之中,我注意到一条网友的留言:

「元宇宙的概念越火,说明大家在现实中活得越累。」

的确,现实生活中,高房价、996、中年危机、阶层固化,每一个都压得人喘不过气。

因此,沉浸在虚拟世界的快乐中,似乎不失为一种出路。

然而,元宇宙就能帮我们摆脱痛苦,实现平等吗?

未必。

乔治亚理工学院教授珍妮特 · 默里一语挑明:资本主义在元宇宙中会更为猖狂。

在他看来,互联网剥夺了人们下班后的8小时,而元宇宙更要剥夺人们上班的8小时。

当所有人的生产和消费都被囊括在虚拟世界时,元宇宙就成了一个「超级亚马逊」。

而手握更多、更精准数据的科技巨头们,将会掌握更大的规则制定权。

正如《技术与文明》一书中所说:

“所谓乌托邦,其实就是人类的一种终极技术,人们以为这种技术可以实现自由、富足、公正和和平,但讽刺的是,要实现乌托邦,暴力和奴役是必不可少的手段。人们自以为一脚踏进了天堂,但地狱之门却在身后关上,让人无处可逃。”

在电影《黑客帝国》里,每个人都没了痛苦。

但与此同时,人人也都变成了“母体”程序里的一串代码,可被随意修改,删除。

在电影《黑镜》里, 整个社会被分成了两个阶级。

下层阶级的人被虚拟产品包围,每天辛苦骑脚踏车工作,被强迫看各种广告;

而上层阶级的人喝着自然界的果汁,坐在评委的位子,制定着世界的规则。

就像另一位网友的留言:

如果真的实现了,社畜们死后还要在虚拟世界继续996。

曾经,互联网诞生之初,人人都以为,一个更加开放、平等、自由的社会即将来临。

然而,20多年过去了,「网络暴力」、「信息茧房」、「隐私泄露」等问题日益突出。

一个小小的视频网站,就可以把人划分等级:

谁交的钱多,谁就是VVVIP,享受的权益就越多。

人们猛然发现:

互联网曾经标榜的「免费」,不过是引流吸粉的手段;

互联网曾经标榜的「平等」,不过是资本扩张的噱头。

1992年,科幻作家尼尔·斯蒂芬森在《雪崩》一书中首次提出「元宇宙」的概念,本是让我们警惕元宇宙的出现。

但30年后的今天,为了自己公司的股票上涨,互联网大佬们却冒然宣称,要创造出元宇宙。

而且,一个更悲观的事实是,我们已经走在了迈向「元宇宙」的进程中。

1969年,三名宇航员乘坐阿波罗11号,将足迹留在了月球。

在后来的50年里,人类在外天空,再没有走出更远的距离。

而另一方面,我们仅用了大约10年的时间,就把自己每天的时间,几乎完全交给了智能手机。

星际探索,还是虚拟空间?曾经被热议的“人类两大出路”,选择似乎只剩后者。

刘慈欣说:

“我最初创作科幻小说的目的,是为了逃离平淡的生活,用想象力去接触那些我永远无法达到的神奇时空。但后来我发现,周围的世界变得越来越像科幻小说了。

这种进程还在飞速地加速,未来像盛夏的大雨,在我们还不及撑开雨伞时就扑面而来。同时我也沮丧地发现,当科幻变为现实时,没人会感到神奇,它们很快会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。”

因此,也许摆在我们面前的真正问题是——

当有一天,我们的工作必然被机器代替,现实生活必然被虚拟世界覆盖时,我们应该如何面对?

答案,也许很难让人乐观。

但每次想到这个问题时,我的脑海中都会想起《星际穿越》里的一首插曲,是狄兰·托马斯所作的诗歌:

《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》。

电影里,这首诗从流浪在太空的人类嘴里读出来,第一句就让人颇为感动:

「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」。